全国最大的信誉平台
大醫首頁 | 站點地圖
本站搜索
Quick Menu
快速返回

當前位置: 本站首頁 >> 教育教學 >> 課程簡介 >> 正文

□ 浏覽文章 【發布時間: 2014-05-30】  【點擊數: 】 【字号: 】 【我要打印


醫學免疫學

【課程名稱】醫學免疫學

【課程類型】專業基礎課

【授課對象】醫學檢驗、醫學檢驗(臨床血液檢驗)專業等

【課程代碼】13100423

【學時學分】理論28學時,實驗12學時,2學分

一、課程簡介

醫學免疫學是研究人體免疫系統的組成、功能、免疫應答規律、免疫應答産物、疾病的免疫學發病機理及免疫診斷和防治的一門學科。醫學免疫學是醫學類專業的基礎課程。本門課程的預備課程為生物學、生理學、生物化學及組織學。其任務是通過教學為學生學習其他基礎醫學課程及臨床醫學課程奠定基礎,同時結合教學實踐、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獨立工作的能力和嚴謹的科學作風。

安排學時:40學時

學分:2學分

教材:人民衛生出版社《醫學免疫學》第5版金伯泉、熊思東主編。

二、教學内容與要求

第一章 緒論

(一)目的與要求

1. 掌握: 免疫的概念,免疫系統的基本功能。

2. 了解:免疫學發展簡史、現狀及發展前景,免疫學在醫學中的作用。

(二)教學内容

1. 免疫的基本概念

2. 免疫學發展簡史

3. 免疫學發展近況及展望

(三)重點和難點

1. 教學重點:免疫的概念,免疫系統的基本功能。

2. 教學難點:免疫學發展簡史、現狀及發展前景。

第二章 抗原

(一)目的與要求

1.掌握:抗原的概念、抗原的特性、抗原決定簇、抗原結合價、決定抗原免疫原性的條件(化學組成、分子量、化學結構、異物性、宿主遺傳性)。

2.熟悉:共同抗原,了解半抗-載體效應,抗原的分類(完全抗原和不完全抗原、胸腺依賴性抗原和胸腺非依賴性抗原)。

3.了解:超抗原,醫學上重要的抗原。

(二)教學内容

1. 抗原的概念和特性

2. 抗原的異物性與特異性

3. 影響抗原免疫應答的因素

4. 抗原的種類

5. 超抗原與佐劑

(三)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抗原的概念和特性、抗原決定基、決定抗原免疫原性的條件(化學組成、分子量、化學結構、異物性、宿主遺傳性)、T細胞表位和B細胞表位、TD抗原與TI抗原位,半抗原決定基與載體決定基。

2.教學難點:構象決定基與順序決定基;功能性決定基與隐蔽性決定基;T細胞表位與B細胞表位。

第三章 免疫球蛋白

(一)目的與要求

1.掌握:抗體和免疫球蛋白的概念,免疫球蛋白的結構(基本結構、恒定性、可變區、功能區、酶解片段)及其與功能的關系,五類免疫球蛋白的特性和功能特點。

2.熟悉: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學活性及單克隆抗體(概念、特點、制備及意義)。

3.了解: 免疫球蛋白分子的血清型(Ig的同種型、同種異型及獨特型),免疫球蛋白基因表達特點及其生物合成過程。

(二)教學内容

1.基本概念:抗體與免疫球蛋白的概念與區别

2.免疫球蛋白的結構

3.免疫球蛋白的功能

4.五類免疫球蛋白的特性與功能

5.免疫球蛋白基因表達特點

6.人工制備抗體

(三)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免疫球蛋白分子的結構與功能。

2.教學難點:CDR的概念、五類免疫球蛋白的特性與功能、單克隆抗體。

第四章 補體系統

(一)目的與要求

1.掌握:補體的概念,掌握補體系統的激活(經典激活途徑、旁路激活途徑、二條途徑的比較),掌握補體的生物學活性。

2.熟悉: 補體系統的基本成份及命名,血清補體水平與疾病的關系。

3.了解: 補體激活過程的調節(液相中滅活物質或抑制因子的作用、膜結合性調節分子的作用),補體的受體。

(二)教學内容

1.補體的概述:補體的概念,補體系統的組成,命名

2.補體的激活:經典途徑、MBL途徑、替代途徑激活

3.補體活化的調控

4.補體的生物學作用

5.補體與疾病的關系

(三)重點和難點

1. 教學重點:補體的概念,補體的組成,補體激活途徑,補體的生物學活性。

2. 教學難點:補體激活途徑,補體激活過程的調節,補體受體及其免疫學功能 。

第五章 細胞因子

(一)目的與要求

1. 掌握:細胞因子的概念,細胞因子的共同特性及作用特點。

2. 熟悉:IFN、TNF、IL及CSF的主要特點和作用。

3. 了解:細胞因子受體。主要膜免疫分子(CD抗原、粘附分子等)。

(二)教學内容

1. 細胞因子概述:概念,共同特性

2. 細胞因子的分類和生物學活性

3. 細胞因子的受體

4. 細胞因子及其相關制劑的臨床應用

(三)重點和難點

1. 教學重點:細胞因子概念、共同特性。

2. 教學難點:細胞因子的生物學活性、細胞因子受體 。

第六章 白細胞分化抗原和黏附分子

(一)目的與要求

1. 掌握:人白細胞分化抗原的概念和功能。

2. 熟悉:黏附分子。

3. 了解:CD和黏附分子及其單克隆抗體的臨床應用。

(二)教學内容

1. 人白細胞分化抗原

2. 黏附分子

3. CD和黏附分子及其單克隆抗體的臨床應用

(三)重點和難點

1. 教學重點:人白細胞分化抗原的概念及常用CD分子。

2. 教學難點:細胞粘附分子的概念、分類及結構 。

第七章 主要組織相容性複合體及其編碼分子

(一)目的與要求

1. 掌握: MHC的概念,HLA複合體及其産物(HLA複合體的定位和結構、HLA等位基因及其編碼的産物),HLA抗原的組織分布,HLA-I、II類分子的結構。

2. 熟悉: MHC分子的功能。

3. 了解: HLA的醫學意義(HLA與疾病的相關性、HLA與排斥反應、HLA與法醫)。

(二)教學内容

1. MHC結構及其多基因特性

2. MHC的多态性

3. MHC分子和抗原肽的相互作用

4. MHC的生物學功能

5. HLA與臨床醫學

(三)重點和難點

1. 教學重點:MHC的概念,HLA複合體及其産物,HLA抗原的組織分布,HLA-I、II類分子的結構。

2. 教學難點:MHC分子的功能。

第八章 免疫系統

(一)目的與要求

1. 掌握: 免疫器官的種類和功能,T、B淋巴細胞表面标志、功能及亞群。

2. 熟悉: 免疫系統的組成,T、 B淋巴細胞的發育成熟及分布。

3. 了解: 胸腺微環境、HEV、淋巴細胞歸巢、淋巴細胞再循環的概念。

(二)教學内容

1. 免疫器官和組織

2. 淋巴細胞歸巢與再循環

3. T淋巴細胞表面的重要分子及其作用

4. T細胞亞群及其功能

5. B細胞表面分子及其作用

6. B淋巴細胞亞群及功能

(三)重點和難點

1. 教學重點:免疫器官的種類和功能,T、B淋巴細胞的表面标志、功能及亞群。

2. 教學難點:T、 B淋巴細胞的發育,胸腺微環境、HEV、淋巴細胞歸巢、淋巴細胞再循環。

第九章 免疫應答

(一)目的與要求

1. 掌握: 免疫應答的概念、過程及類型,特異性體液免疫應答(對TI抗原的應答特點、對TD抗原的應答過程中的細胞間、細胞因子與細胞間的相互作用特點)。抗體産生的一般規律(初次與再次應答的比較)。特異性細胞免疫應答(概念、免疫效應、細胞間相互作用,TD和TC細胞發揮效應的機理及各自特點)。

(二)教學内容

1. 抗原提呈細胞與抗原的處理及提呈

2. T細胞對抗原的識别

3. T細胞的活化、增殖和分化

4. T細胞的效應功能

5. B細胞對TD抗原的免疫應答

6. B細胞對TI抗原的免疫應答

7. 體液免疫應答抗體産生的一般規律

(三)重點和難點

1. 教學重點:免疫應答的概念、過程及類型。抗體産生的一般規律(初次與再次應答的比較)。

2. 教學難點:特異性體液免疫應答對TI抗原的應答特點、對TD抗原的應答過程中的細胞間、細胞因子與細胞間的相互作用特點。特異性細胞免疫應答細胞間相互作用,TD和TC細胞發揮效應的機理及各自特點。

第十章 免疫應答的調節及免疫耐受

(一)目的與要求

1. 掌握: 免疫耐受的概念(免疫耐受與免疫抑制的區别)。

2. 熟悉: 免疫系統的自身調節、遺傳對免疫的調節、免疫網絡調節及神經内分泌系統對免疫的調節。免疫耐受的影響因素及免疫耐受的終止。

3. 了解:T、B細胞免疫耐受的特點,了解免疫耐受的主要學說。

(二)教學内容

1. 免疫耐受性形成及表現

2. 免疫耐受機制

3. 免疫耐受的臨床意義

4. 固有免疫應答的調節

5. 抑制性受體介導的免疫調節

6. 調節性T細胞參與免疫調節

5. 抗獨特型淋巴細胞克隆對特異性免疫應答的調節

(三)重點和難點

1. 教學重點:免疫耐受的概念(免疫耐受與免疫抑制的區别)。

2. 教學難點:免疫系統的自身調節、遺傳對免疫的調節、免疫網絡調節及神經内分泌系統對免疫的調節。

第十一章 超敏反應

(一)目的與要求

1. 掌握: 超敏反應的概念、分型,各型超敏反應的參與成份、發生機理及臨床常見疾病。

2. 熟悉: I型超敏反應的檢測方法及防治原則。

3. 了解:II-IV型超敏反應的檢測方法及防治原則。

(二)教學内容

1. Ⅰ型超敏反應:發生過程及其原理,常見疾病類型及臨床特點,防治原則

2. Ⅱ型超敏反應:發生機理,常見疾病舉例,特點

3. Ⅲ型超敏反應:免疫複合物緻病特點及其發生機理,常見疾病,特點

4. Ⅳ型超敏反應:發生過程及其機理,特點,舉例

(三)重點和難點

1. 教學重點:超敏反應的概念、分型,各型超敏反應的參與成份、發生機理及臨床常見疾病。

2. 教學難點:各型超敏反應的發生機理。

第十二章 免疫學應用

(一)目的與要求

1. 掌握: 人工自動免疫(概念、特點、主要生物制劑的種類及應用意義),人工被動免疫(概念、特點、主要生物制劑的種類及應用意義)。

2. 熟悉: 免疫學診斷技術(體液免疫、細胞免疫)及免疫學診斷原理。

3. 了解:免疫增強藥物及免疫增強療法,了解免疫抑制劑及免疫抑制療法,了解生物應答調節劑(概念、種類及生物學功能)。

(二)教學内容

1. 免疫預防:人工主動免疫,人工被動免疫,佐劑,計劃免疫,疫苗的應用

2. 免疫治療:分子治療,細胞治療,免疫應答調節劑及免疫抑制劑

3. 體外抗原抗體結合反應的特點及影響因素

4. 檢測抗原和抗體的體外試驗

5. 免疫細胞功能的檢測

(三)重點和難點

1. 教學重點:人工自動免疫和人工被動免疫的概念、特點、主要生物制劑的種類及應用意義。

2. 教學難點:人工自動免疫和人工被動免疫的概念及特點。

三、實驗内容與要求

(一)間接免疫血凝試驗

熟悉凝集反應的原理、種類、方法、結果判定及臨床意義,血清倍比稀釋法。

(二)血清總補體活性測定

熟悉血清總補體活性測定的原理,方法、結果判定及臨床意義。驗證補體激活原理和殺細胞效應。

(三)酶聯免疫實驗

掌握ELISA的原理、操作步驟及臨床意義,了解其它免疫标記技術。

四、教學時數分配

(一)理論課學時分配

内容

學時

緒論

2

抗原

2

免疫球蛋白(一)

2

免疫球蛋白(二)

2

補體

2

主要組織相容複合體

2

免疫系統

2

免疫分子

2

免疫應答(一)

2

免疫應答(二)

2

免疫調節、免疫耐受

2

超敏反應

2

免疫學應用(免疫學診斷及防治)

2

免疫學研究新進展

2

總學時

28

(二)實驗課學時分配

實驗内容

學時

實驗類型

免疫凝集

4

均為驗證性

補體測定

4

酶标ELISA

4

總學時

12

五、執行大綱的有關說明

1.本大綱按照衛生部規劃教材《醫學免疫學》第5版編寫,該書由金伯泉、熊思東主編,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

2.根據培養學生“三基三嚴”的基本要求,對基本知識、原理重點學習。

3.教師在授課中可根據本專業的實際情況酌情取舍,以便體現我校基本特色。

4.在授課過程中,要注意适當介紹學科的新進展、新知識。

希望師生在使用本大綱時注意發現不妥之處,以便再版時修改。

5. 思考題:

1) 免疫系統的三大主要功能。

2) 完全抗原和半抗原的區别。

3) 論述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結構和功能區作用。

4) 補體如何通過替代激活途徑發揮抗感染。

5) 免疫應答的概念,包括哪些階段。

6) 再次應答與初次應答的區别。

7) 叙述抗體的免疫效應。

8) 簡述對免疫應答具有調節作用的免疫細胞。

9) 簡述細胞因子的共同特點。

10) 簡述MHC-Ⅰ類分子和MHC-Ⅱ類分子的分布。

11) 青黴素臨床應用時有可能引起的超敏反應類型。

編輯:趙岩

Copyright (C) 2013, 全国最大的信誉平台-网投比较靠谱的大平台·版权所有
D全国最大的信誉平台:

地址:大連市旅順南路西段9号
郵編:116044   電話:0411-86110382

Baidu
sogou